看到这一情况,工作人员喜极而泣,因为这代表着:这里有一个含油面积很大的油田!
于是,在石油工业部党组的建议下,经中共中央批准,大庆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,但却条件艰苦的石油大会战。
王进喜
在这场会战中,涌现了一位名叫王进喜的“铁人”,大会战更是因他刮起了一股“学铁人、做铁人”的热潮。
直到如今,他的事迹仍被人广为传颂。而“铁人”的背后,又有着怎样的心酸故事呢?
1929年的甘肃,遭遇了一场百年难遇的灾荒。
6岁的王进喜是父亲王金堂四十几岁才得到的“老来子”,因此王金堂对他格外疼爱。
即便如此,在灾难频发的旧中国,王家依然过得十分艰辛,因为王金堂失明了。
起初,王家还能在母亲的操持下艰难度日,但随着灾荒的到来,王进喜一家三口几乎就要饿死街头。
于是,6岁的王进喜只能捡起一根竹棍,搀扶着双目失明的父亲,沿街乞讨。
然而,在旧时代的中国,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的残酷现状却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。
彼时的西北地区正被军阀马步芳长期割据,因此马步芳的势力在甘肃几乎是四处横行。
恰好灾荒时期,马步芳想要建一个羊毛厂,正值壮年的王金堂也被选入了名单之中。可王金堂已经双目失明,他要如何干活呢?
幼年的王进喜不得不代替父亲替军阀做起了苦力。
给军阀做苦力不但辛苦,还没有工钱。为了赚钱给父亲看病,王进喜只好另外再给地主放牛,和一群穷苦孩子们到时常有虎狼出没的山里一待就是一整天。
牛吃饱了,他们却饿得饥肠辘辘。
时间一晃过去九年,这时候的王进喜才15岁,而他也是在这个年龄第一次接触了油矿行业。
年龄小的王进喜,并没有被包工头略加照顾,相反,因为王进喜对恶势力的抗争,而时常受到工头的惩罚。
那个时候的王进喜,心中仍然是不屈的,他看不到未来在何方,但他却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现状。
不过师傅眼看着被罚得可怜的王进喜,还是不忍心。月上梢头的时候,师傅把王进喜喊到屋里,问:“娃,你听过骆驼攒劲的故事吗?”
骆驼常年生活在干旱的沙漠,除了在长途跋涉中遇到水源或植物以外,它们几乎大部分时间都不喝水。但为了找到水源,它们又不得不长途跋涉,但一旦它们找到了水,它们就可以在十分钟内喝下135升水。